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屏南 > 文化人物

[风俗]舞香龙

来源:转载 时间:2009-12-29 11:22:05 作者:

  舞香龙历史可追溯到距今600年前的元末明初。明初统治者吸取元朝灭亡教训,采取宽舒怀柔政策,因此,出现了政治稳定、生产发展的局面。地僻山陬的屏南双溪山民,为了庆祝丰收,期求吉祥、富贵、平安,祈望神龙庇佑,便制作香龙。山民因陋就简,以稻草捆扎成龙身,捆钉在每节长约1丈,宽约1.5尺的木板上。每节木板又用凹凸形楔头活动相接。龙长取吉利数字6与8为尾数,整条龙长约为16或18丈。龙身扎满特制的大约手指粗、长约50公分的精香。龙身每丈为一节,每节配备3个经过专门训练、身强体壮、着装统一的舞龙手。龙头高翘,用染料玻璃或电灯泡当眼睛,并装饰粉金彩色。龙尾粗长,也装有涂料或电灯。灯光强弱由蓄电瓶开关控制。执龙头者要身材高大、身手敏捷,要有统筹指挥香龙前进的能力。

  舞香龙最佳时间为晚上7至8点,在响铳三声、鸣锣三遍、擂鼓三通、执龙头者三声吆喝之后,香龙以龙灯为前导,龙头引进,龙身游离随行,龙尾摆晃起伏。只见龙灯闪耀处,香龙如火龙出海,蜿蜒腾跃,翻江倒海,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舞龙当晚,游人如织,观者如潮。
 

分享到: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