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屏南 > 文化人物
地理学家——薛贻源
时间:2010-12-25 20:15:41  来源:  作者:苏旭东

 

    薛贻源(1913-1957年),字渊如,屏南县双溪镇人。地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曾赴朝鲜参加同美国举行的“三八”停战谈判,他在政治、经济、地理学方面造诣颇深,并运用所学为政府工作决策提供依据,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1928年,薛贻源在屏南私立“戊辰中学”(屏南一中前身)读书,他是该校的首届生。因为他生性聪颖,学习刻苦,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参加全省毕业会考时成绩是全省第一名。1931年,薛贻源考入福州师范学校,在福州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母校戊辰中学寄他买当时只有福州才能买到的印刷机。暑假时他带着印刷机回家,可是在古田莪洋过渡时,渡船翻了,薛贻源有幸逃生,可印刷机却沉入了河底。上学返回学校后,他除了竭力节省生活开支外,还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了钱,重新买了印刷机还给母校。          
  1936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他不仅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而且急公好义,热心公益事业。当时同学们尊敬地称之为“薛大哥”。毕业后在中国地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参与了汉中盆地地理的实地考察,考察中他几乎独自承担该地区经济地理方面的调查研究任务,参与编写了《汉中盆地地理考察报告》,绘制有关图集。不久,他调往中央设计局区域计划组任职,参与“调整省区草案”的起草工作。这时期,他是国民政府治黄水利委员会委员,曾多次参加治理黄河的考察,做过许多实质性的工作。
  1947年,薛贻源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深造,此时,他的研究重点转到聚落地理,尤其是都市地理和人口地理方面。曾对该州中部地理进行野外实地调查,以第一手材料撰写论文十多篇,获地理学硕士学位。
  195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的薛贻源谢绝国外师友的挽留,毅然踏上回国的旅程,回到新中国的怀抱,供职于政务院内务部,政务院参事室参事,历任研究员、区划科副科长及中央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从事旧行政区划的调整、新行政区划的建立及全国人口调查工作。在区划科任上,负责起草《华北五省区、村现况及调整意见》,从而开始拟议调整基层区划工作。
1952年,我国进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人口调查。薛贻源被委任为中央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综合组的副组长。为了配合工作的进行,他曾在《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关于人口调查与选民登记的几个问题》和《人口调查为什么要确定一个标准时间》等文。他当时对全国六亿多人口的数字,曾精心核对,分析和整理。
  1953年,他领导全科同志对设置市的标准及郊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两年后草拟出《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经由内务部报请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成为新中国设置市镇的法规。从此,全国行政区划基本上消除旧时代遗留的不合理现象,逐步适应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此期间,他先后撰写《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民族地方自治》、《六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等十多篇论文,分别登载于国内有影响的刊物上,其中有些篇章被译成俄、英、日等国文字对外发表。他根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整理出版我国第一幅详细可靠《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为政府的工作决策以及科学研究、院校教学提供了依据。据不完全统计,自1950-1956年,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地理学论著达50余种。其间,他两次兼任母校教授。
  薛贻源生活简朴,刻苦勤劳。在留美的几年中,虽然学校给他一些补助,但数目有限,所以他在留美期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渡过的。除了利用假期到校外赚些生活费外,他每月的房租,是以每日为房东作些体力劳动来交纳的。一双皮鞋穿了十几年,还是舍不得换掉,修修补补又穿上,一直穿到逝世前。
  薛贻源还是位有名望的社会活动家。1945年,他曾在重庆参加筹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同年,“九三学社”成立,他任该社中央宣传委员、北平分会副秘书长,在许德珩、黄国璋等人的指导下做了许多会务工作;留美期间,加入中国科协美国分会,并筹组中国科协威斯康辛大学区会,积极组织座谈会,讨论国内科学界的有关问题,为祖国的科学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期间,曾随同周恩来总理赴朝鲜参加同美国举行的“三八”停战谈判;1956年起任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分会理事,并担任《地理学报》常务编辑、全国科普地理学组委员。薛贻源在辛勤笔耕之余,还不断地扶掖新秀,培养人才。
  不管作为学者还是社会活动家,薛贻源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他在深入野外考察或是下基层调查时,不论路途多远都尽可能步行,不管山高路远,他都要亲自实地考察采访,认真记录,准确绘图,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了工作,他常常熬夜到天明,有时头昏了用冷水檫檫或抹点清凉油继续干,头痛了服药镇痛后又继续伏案笔耕。他爱人好几次劝他去医院检查治疗,他都以上医院花时间太多而婉言谢绝。因业续卓著,1954年被内务部评为模范工作者。
  1957年5月5日,薛贻源应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分会的邀请在西单报子街北京科联礼堂作学术报告时,因脑溢血症猝然晕倒在讲坛上,急救无效逝世,终年四十四岁,真正做到了鞠躬劲瘁,死而后己。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薛贻源不幸逝世的消息,为这位杰出的地理学家的离去表示了深深的哀悼。薛贻源的遗体安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家乡人民奋勇向前。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