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旅游 > 乡村线路

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

来源: 时间:2012-11-22 07:05:39 作者:

      迎着盛夏炽热的阳光,来到了这座庄重、古朴、清远、空灵的市级历史文化名村。横跨棠口溪之两岸,别致典雅、雄伟壮观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乘桥,如长虹卧波,赫然入目。

     漫步溪岸,两岸景致迷人双眼,那莹莹的水,那参天的树,那随风曼舞的柳枝,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山水风光款款入怀。这就是始建于宋庆元初年(1195年),迄今已有810多年历史的棠口村。

     村内千乘桥。传说厝桥建而毁,毁而建是因两河伯争长所致。清朝举人周大权,乐善好施,为建桥一事寝食不安。一天夜里,他梦见一只金鸡下凡,顿有所悟。他募捐造桥身体力行,聘请各方能工巧匠,凭借梦中记忆,把桥 设计成公鸡形象,象征公鸡振翅,昂首报晓。村民建桥一呼百应,一个秋冬已建成。桥长70米,宽6米,正桥用260根杉木构架。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厝桥落成之日,周大权等感念菩萨托梦昭示,特备福礼,叩谢天恩。午夜时分,隐隐听到溪水喧哗似鸡翅拍水之声,鸡角石发出哄亮清晰的公鸡啼叫声,一时全村公鸡刘鸣,千百村民“闻鸡起舞”,跪拜桥头,烧香念经,向天神祝祷保佑厝桥千秋永固。事毕,周大权根据梦见的菩萨形象,塑身桥中,面向桥头,即现时人们尊称的王显灵帝菩萨公,供奉香火,千秋祭祀。为图吉利,人们便 将厝桥改称为千乘桥。

      桥东有详峰禅寺,使该桥成为内容丰富的一道人文景观。桥南还有华美的古庙、寺塔;村中央池塘内有两口古井;村北高树宽阔处立有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

     1938年1月下旬,闽东红军独立师在屏南县棠口村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隯军新编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下辖3个营9人连。团部设在棠口基督教圣公会潘美顾医院内姑娘厝。一营驻潘美顾医院和淑华女子学校等两组建筑内,二营和修械所等人员驻棠口后宅垄民房内,三营驻淑华女子学校和基督教圣公会教堂(俗称下教堂)等两组建筑群内。2月4日,叶飞等率团部及部队三四百人进驻双溪村,团部驻陆氏宗祠,其他驻圣人庙,明伦堂等公房。同月14-15日,六团分批从棠口,双溪出发,挥师北上抗日是。1984年7月,屏南县委、县政府分别在棠口,双溪两村建立“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1986年8月,叶飞副 委员长还为旧址题写“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旧址”。

     在棠口村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屏南杖头木偶戏,是屏南民间文化瑰宝,更是福建省仅存的杖头木偶艺术硕果。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