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五要”工程“要”来农村新风
宁德网消息(张仁寿 李梁)小溪左侧新砌的条石坂岸上,已建起木构雨廊,与右岸的雨廊对称排开;清澈的溪水里,群鲤相互追逐,舞动着美丽的身姿,给这个村庄平添几许古韵和生机。日前,笔者再次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屏南县甘棠乡际下村,发现村庄又有了新变化。
说起这段坂岸和雨廊工程,村里的几位老人说,那可是他们家家户户都出力出钱才完成的工程。去年初,村里召开两场民主听证会,专门讨论这项总投资20多万元的工程是否要建,如果开建,14万元资金缺口怎么填补。最终,数十名村民代表形成一致意见,认为该工程既可防洪又增加古村景观,必须及时建设,项目资金短缺部分由每位村民投劳2个工作日来解决。
这是屏南县在实施“村里的事情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的“五要”工程中的一个实例。2010年1月,屏南开始实施与农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评判权等“五权”相对应的“五要”工程,并纳入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规划进行推进。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确定了包括甘棠村、际下村、白玉村等在内的11个村作为试点。这些村凡是涉及“三农”和村民关心的事项,全部得公开,让村民知道,接受监督,同时,推行“户代表”制度,涉及重大事项举办民主听证会;建立村干部述勤述廉、村民询问质询、民主评议制度,做到村里的事情村民说了算。
过去,村里做什么事,多数由村干部几个人决定,执行起来困难不少,硬化巷道拆个猪圈之类的,还遭遇漫天要价,“好像是在帮别的村做事”。主要原因是村民不知情,未参与,主体意识缺失。屏南县党风室副主任余养苏说,推行“五要”工程后,情况有了明显改观,让村民了解越多,拿主意越多,办起事来越顺利。如寿山乡白玉村自去年以来,就召开了防洪堤建设、自来水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几场民主听证会,集民意、汇民智、办民事,虽然前期程序繁杂一些,但每个项目落实起来都很顺畅,群众反映也很积极。为什么?“村民集体决定的事当然会当做自家的事来做啦!”
现在,“五要”工程逐步在屏南全县铺开,已有75个村制作统一的村务公开栏,按公开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和程序“五统一”公开村务、党务,并已召开民主听证会36场,充分保障农村群众的“五权”,村民对村两委的满意率普遍提高。
随着“五要”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农村项目招投标管理、农村违纪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也更加顺利地推进。去年至今,屏南县纪检监察部门共查处3起集体林木资产流失案件,挽回集体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扣留不规范、不合理的农村报销凭证266张,并根据群众举报,立案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案件55件55人,在农村形成强大震慑力。“五要”工程既保障了农村群众合法权益,又促进了农村廉政新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