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生态旅游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7月31日,众多游客到屏南白水洋冲浪,洗去夏天酷热,尽享亲水乐趣。 张尚瑶 摄
宁德网消息 (张仁寿) 7月31日,从屏南县旅游部门传来好消息:预计7月份实际购票进入白水洋、鸳鸯溪景区的游客可突破20万人次,这将是该县至今接待游客人数最多的一个月。业内人士对屏南县全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普遍感到乐观。
今年上半年,屏南共接待游客46.15万人次,旅游收入2.77亿元,分别比增127.3%和147.9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3%,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在全县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
在屏南,促进旅游提升绝非停止于口头和文字。7月29日,屏南县再次召开旅游工作推进会,对旅游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环境整治、游客停车等多项紧要工作进行部署。当地旅游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卓有成效,并逐渐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挖潜力,直面困难敢突破的发展精神,以及在品牌打造、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市场开拓等方面齐头并进、跨越赶超的发展思路。
近几年,屏南县累计投入3.8亿多元资金规划建设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并加大景区宣传力度和促销力度,基础不断完善,影响不断扩大,先后取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等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品牌,后发优势日渐显现,成为全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后起之秀。由白水洋、鸳鸯溪两景区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风生水起,年接待游客从2003年的不足3万人次发展到去年的8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更是数十倍增长,全县谈旅游、抓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深厚氛围已然形成。
以此为基础,今年,县里在政策引导与扶持上再求突破,于3月出台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相关意见,在旅游项目用地保障、资金信贷扶持、税收奖励、定额收费减免、财政专项补助等方面对旅游及关联产业进行扶持,在旅游“六要素”的各个层面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而且相当具有“兴奋点”的扶持措施,这在全县乃至全市旅游业引起不小震动。扶持政策的出台,对旅游业内和业外的投资者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连原有从事食品行业的惠泽龙酒业、锦丰食品加工、健神生物工程等企业都纷纷将投资触角延伸到旅游领域,相继建成面积数百上千平方米的购物超市、销售中心,争相从旅游发展中分得一杯羹。
该县高度强调“发展项目化”理念,以项目为抓手,在旅游领域精心挖掘项目、谋划项目、推介项目和建设项目。经初步估算,整个“十二五”期间,续建、开工和推进的较大型旅游项目达22个,总投资31亿元以上。今年,正突出抓好白水洋、鸳鸯溪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白水洋旅游集散中心、白水洋世界地质博物馆、金屏湖旅游度假村、鸳鸯湖景区、仙山松海景区、双溪古镇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目前,各项目建设基本可按年初计划有序推进。同时,旅游其它各要素配套项目在各企业的努力下也不断跟进,“乡下厨房”推出了米烧兔等系列产品数百个,“惠泽龙”推出数十款黄酒产品并开业经营购物中心,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的家乐美购物广场将于8月试营业,再如仿古家具、廊桥工艺品、蔬菜深加工等与旅游购物密切相关的地方特色产品也接连“问世”,激活了全县旅游消费市场。
修炼好“内功”,还得做好“外功”,做到同步推进,两相协调,达到更加吸引游客的目的。因此,该县除加强在主流媒体、大众媒体的宣传外,还积极走出去搞营销,开拓目标客源市场。今年5月23日和6月2日,由县主要领导率队组成的大型旅游营销团队,先后赴台州、厦门举办“奇特景区、亲水天堂”白水洋·鸳鸯溪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拓展浙南、闽南客源市场,台州、厦漳泉等地300多家旅游企业在推介会上与屏南旅游企业进行业务对接。从目前客源情况分析,旅游推介所取得的成效已经显现。浙南游客已占全县接待游客总量近半,而闽南游客数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两成左右。
明年6月宁武高速全线通车,与武夷山旅游市场将实现对接,与长三角客源市场进一步畅通,可以预计,屏南将迎来新一轮旅游高峰。因而,屏南县委、政府未雨绸缪,精心做好各方面应对措施,推动旅游业的再次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