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跨越崛起
“奇特景观、亲水天堂”———白水洋
宁武高速屏南连接线完成合同总造价82.3% 张琳璘/摄
宝洋新城区东方假日广场
宁德网消息(屏南县委报道组) “十二五”开局之年,屏南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主动融入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提出“做强旅游经济、做优农村经济、做旺城市经济、做大工业经济”总体思路,强化“发展项目化”、“指标企业化”、“目标责任化”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集中力量打好“五大战役”,办好事关全局的“十件要事”,扎实推进海西生态旅游强县建设,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求跨越的浓厚氛围。
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好成效,综合实力不断得到增强。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02亿元,增长1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预计1-5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1.1亿元,增长33%,其中县级财政收入7417万元,增长51.2%;固定资产投资4.86亿元,增长34.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23亿元,增长81.1%;验资口径合同外资1734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73.4%。
屏南旅游推介会在浙江台州举办
内外兼修做强旅游经济
为尽快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转变,县委、县政府突出政策引导与扶持,注重项目挖掘与运作,致力优化基础,打造品牌,完善配套,开拓市场,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今年1-5月份,全县接待游客25.3万人次,比增9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比增108.9%,为全年实现百万游客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县里多谋善断,敢于突破,于3月24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强化对旅游及其关联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奖励,通过建立旅游发展基金、用地保障、税收奖励、收费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措施,引导民间资本向旅游要素领域聚集。同时,强化旅游产品营销,拓宽客源市场,开展“奇特景观、亲水天堂”2011年白水洋·鸳鸯溪欢乐万人游大型主题旅游活动,由县委书记林共妙率队于5月23日至24日、6月2日至3日先后到台州、厦门举办旅游推介会,深化与省内外旅游企业的合作,取得积极效果。
以项目为载体,抓好白水洋、鸳鸯溪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培育标杆式的景区精品,在景区旅游交通、游览、安全、卫生、信息服务、购物等八大领域全面完善、全面提升,争取在10月份上报国家旅游局评定。努力多上项目、上大项目和好项目,继续加大松海景区开发力度,启动鸳鸯溪景区、刘公岩景区开发和宝洋1号宾馆建设,加快“清风绿野”旅游度假村、贵溪旅游度假村、白水洋换乘中心、双溪古镇综合开发、乡村百户家庭旅馆等项目建设,拉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在餐饮上通过整理特色小吃菜谱、举办小吃烹饪交流赛等打造“屏南药膳”品牌,形成特色小吃产业;在交通上开辟屏南至宁德火车站旅游专线、畅通城区至景区定时定点全天候公共交通;在购物上扶持发展三五家大规模旅游购物商场,推进花亭街购物一条街建设,深度开发惠泽龙黄酒和米烧兔、健神灵芝、竹木工艺品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把旅游产业真正培育成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
屏南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基地 张峥嵘/摄
多措并举做优农村经济
屏南是山区县,农村发展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县委、县政府突出抓好“三农”工作,着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村经济“强筋健骨”,改变农村面貌,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农民生活。
这“六个一工程”,即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面积200亩、亩产值千元以上的高标准竹业科技园;培育一个重点龙头企业,在落户、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提供保障性服务,促其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帮助一方农民致富;抓一个示范合作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正规化;培养一个杰出的农村经纪人,构建稳定通畅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发展一个“一村一品”专业村,用5年时间实现这类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所在乡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建设一个新村示范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示范点成为一个外观漂亮、环境优美、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新村。每一项工程由一名县处级领导牵头,相关单位与乡镇负责落实,并给予资金补助、贷款扶持和技术帮扶。目前,“六个一工程”都能序时推进,已成为农村发展驱动器。
同时,借助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认真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做好水利工作,已在8个乡镇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投入近70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由于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农村产业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已形成反季节蔬菜、非木生食用菌、竹木、畜牧水产和茶果五大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5%,两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改旧建新做旺城市经济
屏南县委、县政府对城区发展的定位是“海峡西岸腹地生态优美的宜居县城”。根据这一战略定位,确立城区西进、北扩和提升中心的城市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先行,改旧城、建新城,走改造、扩容、旺市、宜居之路,不断推动人口和产业聚集,提升城区品位和综合竞争力。
深入开展城市功能提升年活动,安排城市建设战役项目23个,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功能设施和民生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规划编制项目。包括宝洋新区、中心城区改造、上洋头组团、古厦沿河片区、清风绿野度假村、西环路、长汾路等多个综合性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过亿元,城区已成为新的投资高地。5月当月,共完成项目投资5741万元,占年度投资42.9%。
目前,城北宝洋新区规划用地570多亩,已有15个总投资6.27亿元的项目落户,其中,检察院综合大楼、东方假日广场、宝山住宅小区、宝洋大酒店等7个项目建成,长途汽车站、文体综合馆等2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清水亭住宅区二期工程、宝洋1号宾馆、白水洋世界地质博物馆等6个项目正在建设。在城区北面,通过正在运作的西环路建设项目贯通主城区,以路带城,让城区进一步壮大。这条主干道建设已成立指挥部,并完成项目设计和征地前期工作,7月份可实现部分路段动工。在中心城区,文化路东段、东环路南段和中段基本完成改造,翠屏路古厦段完成西侧拓改工程,在此基础上,正进行翠屏路古厦段沿河片区改造和连接宝洋新区的长汾路建设前期工作。此外,中心片区改造项目正开展部分单位征地、拆迁补偿等前期工作和运作BT方案,清风绿野度假村项目已投资9850万元,完成征地、项目审批等工作。
抓好保障做大工业经济
致力做大工业,增强发展后劲。县委、县政府从解决制约工业发展难题入手,强化要素保障,打造发展平台,主动承接浙南、长三角洲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对接台湾先进制造业,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加强电网建设,为工业发展畅通电力通道。今明两年,安排投入7890万元资金建设电网项目。包括3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数十个输变电设备技改、10千伏以下配网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村等项目。其中,甘棠35 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主要满足即将动工的京台高速公路屏古联络线工程用电之需;双溪至溪尾35千伏线路建设和去年已建成的双溪35千伏输变电工程,可保障宁武高速公路屏南连接线建设、双溪古镇综合开发用电和改善周边乡镇用电环境。
加快园区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屏南工业园区是得到国家发改委审核、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9100亩,包括际头工业区1300亩、溪坪工业区1500亩和溪角溪工业区6300亩。目前,在继续深化溪坪、际头两区开发基础上,正启动溪角洋工业区开发,完成总面积6300亩土地的测绘、规划、环评等工作,并通过省、市专家的评审;完成该片区域500亩土地的收储、报批和职工安置等前期工作。县里开拓思路,大胆突破,将园区作为实体项目整体运作,向农发行争取上亿元贷款授信,用于园区滚动开发,争取在三五年内将6300亩土地全部收储开发,并以土地成本价的优惠让利入园企业。
培育强势企业,为工业发展发挥龙头作用。加强管理、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使水电、竹木加工、石材加工等重点产业走上规模化、规范化、低能耗的绿色发展道路。重点培育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发挥榕屏化工、三富电机等重点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好祥兴医疗器械、惠泽龙酒业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扶持无患子加工、晓天机械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争取全年完成工业制造业投资1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各3家以上。1至5月份,列入全市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的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614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64.8%,增幅位居全市第四。
屏南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围绕“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建设生态旅游强县”目标,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努力开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力推进屏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