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
一早的天气仍然不是太好。和老板闲聊了几句这样的天气在白水洋能看见什么,然后他推荐我就在对面的小吃摊吃点早餐。小吃摊上有粥、馄饨之类的,还有个福建本地的小吃叫“锅边”。在老板娘的推荐下,我点了个这所谓的“锅边”,味道真心一般,内容似乎是馄饨皮或面皮之类的再加了点虾皮什么的。
从双溪镇到白水洋是省道,有段路限速40,似乎还有摄像头。白水洋景区有收费停车场,每车10元。我到景区的时候,整个景区大门口空空荡荡的,我是唯一的游客。门口卖泳衣、雨衣之类的小贩都没什么精神头向我兜售。白水洋景区门票120元(含20元电瓶车费,从景区大门摆渡到真正的景区门口,大概七八公里的样子)。含鸳鸯溪景区的联票价格好像在两百以上。由于网上看到的鸳鸯溪的照片对我没什么吸引力(鸳鸯溪似乎是山景加瀑布。虽然有网友个人觉得鸳鸯溪比白水洋更有趣,但我看来那是因为他没看过更有趣的山而已),因此我觉得放弃去鸳鸯溪,而只是看看白水洋。
虽然只有我一个游客,景区工作人员还是愿意单独发一辆电瓶车送我(真是爽,比在武夷山的待遇好多了)。这七八公里路都是在山谷里,如果是没看过什么山景的游客可能还是会觉得有点意思。
在摆渡车下站下的车来,一个人顺着山谷间的小溪往前走。忽然看见小溪(或者说小河更合适)里有一辆皮卡,似乎陷在了河床里。我一开始以为是特牛特牛的游客搞定了景区在河里玩越野,走近了一看似乎不是那么回事,更像是景区的工作车辆。只是奇怪它好好地开到河里去干嘛。
再往前走一段,发现河床里的泥沙消失了,整个河床似乎呈一板状,河水也呈小波浪状。河畔的说明板上说这叫“水蚀波痕”。然后再往前几步,豁然开朗,眼前是一个面积颇为壮观的水平台。虽然在网上看过这白水洋的照片,但乍然一见,还是被这气势一镇,用叹为观止来形容也不为过:面前是一个石板状的浅水大平台,肉眼似乎很难目测它的面积(官方的说法是共八万多平米),河水从上游下来,在这石板上摺叠出层层浪花,有些浪花撞击在一起又碎成了更小的朵朵浪花,真是可爱至极。如果是夏天,这里还真是亲子游的好去处。
我观察了下周围,发现岸边有一幢建筑。走进去一看是游客服务中心。旺季的时候,这里应该是游客储物、更衣的地方(换成泳衣可以玩水,玩冲浪,玩皮筏,玩水上碰碰车之类的)。游客指南里建议游客寄存相机、手机之类的,以防在水中滑倒损坏设备。我想了想,为了拍照还是不要寄存了,只求自己小心并多福了。
在水边穿上防滑袜,小心翼翼地下到水里。水位自然是很浅的,最低处不过在脚踝处。靠近岸边的浪也不是很大,因此走起来并不吃力,还觉得好玩的很。可是步行到这大石板的中间位置的时候,发现要横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首先水位深了很多,有些被河水冲出来的坑洞水位已经快到膝盖了,此外由于河水不规则地冲刷,河床的石板并不平整,而是奇形怪状的。一个大一点的浪花打过来,颇有摔倒在水里的风险。
我开始左看右看,寻找更好下脚的地方。试图继续前行,但对岸上坐着的一个保安用手示意我不要强行前穿,而是往下游走走,寻找更平坦的地方。有了这友好的建议,加上自己的观察,发现强行前穿的风险确实很大。于是摸索着往下游走了走,然后不停地观察,不停地试探,终于还算顺利地踏上了对岸的土地。
对岸是些玩水上运动的经营场所。婉拒了工作人员的兜售,继续沿着岸边向下游走去。当中经过一个景点叫“纱帽岩”,也就是河里有块大石头,因为河水经年累月的冲刷,变成孤零零的一块。其实类似的景致全国上下很多,记忆当中西藏的雅鲁藏布江里便有块大的多的,号称“中流砥柱”。而这一块,更加讨好地叫“纱帽岩”,因为据说它像一顶“乌纱帽”。要说中国人的官位情节确实挺重的。这还不够,景区管理方还在这石头一周围了一圈踏步石,并宣扬说“绕石三圈定能升官发财”。我毫无兴致去走上三圈,只是觉得可怜可悲。
继续往下游走,发现门票地图上的景点其实大多是生硬地人造出来的。比如“齐天大圣洞”,不过是个天生的小山洞,然后被人为地立了个孙悟空塑像,便成了“齐天大圣洞”,并且放置了“功德箱”。不过又是骗游客香火钱的一个工具而已。其实没有这些人为景点的渲染,这一路走来的自然景观也许不是特别出挑的秀丽精致,但也有点小意思:大大小小的石块散落在河床里,河水清澈无比,应季的映山红应景地四下里开着---岸边、石块上或是孤零零地在某一处小山崖上。此情此景,实在是我见犹怜。
唯一煞风景的是河里岸边偶尔能看见垃圾,看起来像是水上运动器具的残片,甚至看见一整只破损的皮筏被废弃在岸边。
沿着河边走到路的尽头是一座索桥号称为“天河索桥”。走过索桥,到达河对岸,向上游返回。当中有一条岔道,为上山前往所谓“五老峰”的山路。爬山自然是我很乐意的一件事,何况,虽然前三天一天一座山,还是觉得体能完全能应付这一座小山。
满山只有我这一个游客,真是“空山不见人,亦不闻人语响”。往上走了两步,看见前方的石阶上落英遍地,只是我穿着卷起裤腿的冲锋裤、拖鞋踩在上面稍微有些煞风景。如若是美人如黛玉香肩担一小锄,作葬花状,情致恐怕大相同了。
意淫了一会儿,继续向前,然后进入了极其现实的担忧状态---万一一条毒蛇从某处蹿出来咬我一口,我甚至是无处呼救啊。揣着这样的惴惴,爬到了快到山顶的地方,先是看见了几亩梯田。有一人着农夫装正喷洒农药。向其问路之后继续向上,可看见一个尽是土砖房的村子,村口是个小土地庙。这个村子就是岩后村,是中共上将叶飞闽东北游击队的根据地。不过,这个村子给人第一眼的观感依然是个“穷”字。不说别的,所有的屋子都还是土砖建的。如果白水洋景区不分红,光靠那几亩梯田是产生不了什么效益的。
村子里有一块清楚的指示牌指示五老峰的方向。往五老峰的方向右手有个岩后革命纪念馆。有意一观,孰料根本没开。估计平时的维护也并不到位。再往前走几百米,就到了山顶。此处可以俯瞰白水洋。客观地讲,俯瞰白水洋就没有亵玩的感觉了。毕竟,几万平米从高处看下去也就那么回事。
从五老峰下来,不作停留继续向摆渡船下站前行。此时大概刚过正午,一队队的团队游客从上面下来了,看起来大部分是来玩水的年轻人。坐摆渡车上到景区大门,提车由双溪镇上高速,经G1514转G15直奔下一站--霞浦。很奇怪,G1514快到G15的一段,明明路况还可以,可是路边的标识牌限速60。
霞浦是个海边的小县城。其实真正的景致并不见得如何漂亮,只是因为清晨和黄昏的海边滩涂题材让很多摄影师拍出了许多获奖的作品,因此吸引了全国上下的色迷们趋之若鹜。我并不是个热衷摄影的人,摄影对我而言仅仅是个记录旅程的手段。因此,来到霞浦并不是刻意的,只是因为它正好在我整个旅程环形的线路上,而且正好是个住宿的落脚点。
在霞浦县城中心找了个网友推荐的“曼哈顿大酒店”(名字倒是有气势的很)。实实在在是在闹市区,门口街道上的两轮电瓶车像蝗虫一样乌压压地,而且对机动车根本不管不顾,让我的车开起来是提心吊胆。网友说的这个酒店的几个优点倒也属实:出于闹市区,出行用餐方便,楼下还有个大卖场方便购物等等。但是他极力推荐的“舒适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这一点,我只能说他的满足点太低了。房间小,而且临街这一面的房间吵得不得了(商铺的喇叭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只能说,在这样的小县城里,这酒店的性价比还是可以接受的。
到达霞浦的时候时间尚早。在酒店里整理了一会东西,休息了一会,决定去攻略里宣称适合拍黄昏的小皓村。小皓村离霞浦县城大概二十几公里,有两个选择前往:一个是走一段高速;另一个是全程县道。为了感觉一下这海滨小县的风情,我选择了前一种方案。
全程县道的路况大部分较差,而且很多盘山路段,因此限速40。不过,自驾游嘛就是要体验各种路况。快到小皓村的时候,天色已经要暗下来了。我还在犯愁如何找到攻略里说“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道入口”上山,猛然发现路边一块牌子说“小皓摄影点”。看上去发现是个小停车场,大概能停个二三十辆车。有一辆小三轮和它的司机等在那儿,想必是游客雇的。停好车,还有十几分钟的山路才爬到所谓“摄影点”。从彼处可俯瞰小海湾里滩涂上的小皓村。
遗憾的是,小皓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往的滩涂上有石墙围起,并有房屋在建设,完全没有了滩涂味道。而且,这一天天色阴沉沉的。没有阳光,特别是黄昏柔和的五彩的阳光,这正在进行建设的小渔村没有丝毫特别之处。比我早到的一对广东夫妻也对我做同样的感慨。那么,明天清晨有必要起早去看日出的北岐吗?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明天的问题留到明天再回答吧。天色完全暗了,开车往霞浦县城方向返回。看到路边的“小皓农家乐”,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就在这吃晚饭得了。和老板娘一边闲聊一边点菜,在她的推荐下点了一个剑蛏,一个贝壳,一个生蚝。要说各地的饮食习惯真的不同:老板娘说当地吃剑蛏都是凉拌的,我说我吃不消,必须香辣炒;第二个贝壳明明个大的很,老板娘硬说在当地他们称之为“海瓜子”;至于生蚝,我说一个人多了吃不了就蒸两只吧,老板娘说起蒸四只。真是要把我吃撑的节奏啊。
好在香辣炒的味道虽然比不上三亚的味道,却也还是可以接受的。饕餮之后开车回酒店休息不提。
爱谁是谁 2015年6月15日
>> 相关信息 |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