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屏南人“2块钱”与其妻在新西兰盖房子 |

全木框架结构的房子

前面这幢是“2块钱”快建好的房子

房子边上清澈的小河

http://kbzgxw.blog.dukuai.com你可以在我们的博客留言,也可以添加我们的MSN:dskbzgxw@hotmail.com我们愿做纸媒和网络之间的一座桥。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我在天涯上看过的最让我有憧憬和幸福感的帖子。”这是网友“那时初见”的一段留言。
大多点击天涯社区《我和老婆的建房记录》的网友,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发这个帖子的网友叫“2块钱”,今年32岁。他2000年从福建省屏南县到新西兰留学,2003年大学毕业在新西兰找到了工作。目前,他和妻子生活在一个叫陶波(Taupo)的小城,陶波位于新西兰最大的内陆湖陶波湖旁。
跟帖
那三
(新西兰建房)把传统的土木工程工业化了。
Tencross
整个帖子最感动的地方是两个,一个是“2块钱”和父亲的对话,能够为自己的父母实现他们毕生的愿望,其实是很伟大的。另一个是看到国旗飘扬,很漂亮,很感动。
我很喜欢楼主房子不远处的那个湖和那条河。
“2块钱”的妻子站在属于自己的地基上
贷款买了一块地
没有一个人不期冀有一幢属于自己的房子。
“2块钱”说:“2006年是一个让我和老婆应该要好好记录的一年,我们开始建设自己的第一个家。”
“2块钱”的妻子2005年7月来到新西兰,那时,他们租住了一个一房一厅的房子。“2块钱”的妻子在国内读的是道路工程专业,她一直想自己建一幢房子。他们盘算了一番后,决定买下一块位于河边的地,这块地930平方米,包括一条长35米的车道。买这块地约17万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折合5.4元人民币),这大约是“2块钱”和妻子年收入总和(税前)的两倍。
“2块钱”他们首付20%,通过银行贷款80%。在2006年4月4日,他们拥有了这块地。房前的树丛后有一条蜿蜒的河流,这让“2块钱”和妻子都很欢喜。在参考了多个建筑商的方案后,他们决定建一幢240平方米的房子,4个房间、一个50平方米的双车库。
建房子像搭积木
在新西兰建房子每平方米约1100新西兰元。“2块钱”向建筑商交付了20%的建房款,另外80%依然是银行贷款。
2006年11月27日,“2块钱”的房子开始平地建设了。
新西兰的建房方式,让“2块钱”感到新奇。
这里的房子采用木框架结构,砖只是外饰,不承重。建房一般用新西兰松,新西兰松在采伐之后就会作防腐处理,分6个级别。用作建房的属于h4、h3、h2三个不同轻重防腐的级别,h4用于地面以下,h2属于室内部件。而木材在防火方面也经过特殊处理,燃烧时,表面一烧炭化后,就无法继续燃烧。
“我以前还会担心,这木头管不管用啊?”“2块钱”说,他的建筑商说屋顶用的是水泥瓦,全部的瓦约10吨重,全是用这些小木柱承重的。“2块钱”觉得在新西兰建房真有点像搭积木。
从发第一个帖子开始,“2块钱”就一直贴建房进展的照片。
每天都有人去刷新他的帖子,网友的热心一方面是对“2块钱”在新西兰的建房方式感到好奇,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网友“那时初见”说:“虽然不是我的房子,但看的时候,总觉得是在看自己的梦想一点点实现。”
新年第一天老爸来了
2007年元旦,帖子里来了一位叫东方风1120的网友。
原来他是“2块钱”的父亲老甘,“2块钱”这样介绍自己的父亲:老甘同志做过乡村教师、小职员,终于在几周前光荣地退休……
从此,来看这个帖子的网友,看到的不仅仅是“2块钱”建房的经历,还有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待。
老甘的语言很诙谐,他写道:“西方(国家)连盖房子也体现权力均衡,用许多小柱子承担十吨重物。国内是几根柱挑大梁,其他小梁也是靠大梁,小梁是不负责任的。思维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我那‘2块钱’在我身边只值一元钱,到了外头二块值六块了,全怪我当时把你的权力全夺了不让给你(发挥)。”
老甘回忆了“2块钱”初到新西兰创业的艰难,他说:“我们都是穷人家出身,没钱没后台,全靠自己拼汗水,到了一个可以发挥才能的地方,算你走运,你要努力!”
2月16日,“2块钱”发了工程最新的照片,老甘看了说:“这两张相片看了,外墙不久完工,年后内部装修,我要看特写镜头的。明天是大年了,你们夫妻俩今年累够了,要好好过个年,买几个菜庆祝一下、总结下、休整一下,人生难得几回搏。你们也是白手起家,老爸为你们的出色表现而高兴,有了房子就算是脚有立锥之地,头有遮日之瓦了。”
网友从老甘的文字里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的骄傲。
“老甘的愿望还远吗?”
老甘的父亲,“2块钱”的爷爷,在上世纪30年代,带着一坛咸萝卜冒险去了新加坡。他打了两年苦工,赚了一些钱回国成了家,生了老甘三兄弟,他们一直生活在一幢破房子里。老甘回忆了上世纪60年代,家里生活的困苦。他说:“清明时,我要回家去告慰你祖父,说你的孙子‘2块钱’跑得比你老人家更远了,让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高兴得不会睡觉。”
房子,承载家族的期望。幸福,由此弥散开来。
“2块钱”回忆小时候回老家的情形,“我现在还记得我的祖籍,虽然只在很小时去过。记得要坐完火车坐汽车,汽车完了换拖拉机,然后过一个没有桥的河,再翻很久的山就到了——福建省屏南县甘棠镇甘际下村。
“老甘是这个吧?没记错吧?老甘总是在电话里说,有一天,他如果能带着小甘和他老婆,再带上小甘的孩子去给他爹的坟烧一把香就好了,这好像是他很大很大的愿望,不过,应该不用老甘等太多年了,今年8月小甘我就要当爹了。小甘当爹了,老甘的愿望还会久吗?” |
加入时间:2007-3-20 13:49: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