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批发市场从80年代在中国开始兴起,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至今全国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大型骨干商品批发市场共有3,000多个,成交额在50亿元以上的超大型批发市场有39个。2004年全中国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成交额为2万亿元左右,占全国商品批发零售贸易总额的70%以上,成为内地商品批发流通的重要渠道。
1、批发市场的类型和特点
批发市场按照经营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1)产地型批发市场,即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形成的批发市场;(2)集散型批发市场,即消费品中转流通的批发市场;(3)销地型专业中心,即面向当地消费者的批发和零售兼营的专业中心。
1.1以产业作为依托的批发市场
产地型批发市场,是依托当地大型生产基地形成的产销一体化的批发市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批以大型生产基地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的专业批发中心在近年兴起。它们凭藉商品成本低、花色品种丰富及更新快的优势,一举成为全国同类产品的一级专业批发中心。例如虎门服装专业批发中心、乐从家具专业批发中心、南海内衣专业批发中心、中山古镇灯饰批发中心等,都显示出强大的销售能力和发展潜力。这类批发中心的客户除来自全国各省外,亦有来自东南亚、俄罗斯、以及欧美地区。
1.2集散型批发市场
集散型批发市场即消费品中转流通的批发中心,主要是靠发挥资讯、交通和服务的优势发展起来的。其中,大型集散型专业批发市场往往是某类商品传统的集散地,是自发或经政府部门引导发展起来的,有不少位于大城市中心地带,如广州的一德路玩具批发中心和流花地区的服装批发中心。他们的主要经营者是广东或全国各地制造商的销售公司或其产品的广东地区总代理、总经销商。
另外,中小型集散型批发市场一般位于大城市的城郊交汇处或交通要道,批发中心内的商家主要是私营的经销商和批发商,产品主要供应大城市的小型零售商、小城市和农村市场。
1.3销地型专业中心
销地型专业中心,即批发和零售兼营的专业中心或专业街。近些年来,各个城市都在大量发展批发中心,但大部分规模较小。这些专业中心由于没有产业依托,在资讯和规模上无法与大型集散型批发中心竞争,只能面向当地居民开展小批量的批发和零售业务,零售的比重比较高。中心内的经营者是以私营和个体为主。
部分位于城市中心的专业批发中心为了适应竞争,已向高档次专业购物中心方向发展。批发中心的管理人将批发中心分区引进品牌专卖店,发展为类似于百货公司"店中店"的形态,商品的质量和档次都比以前提高,有些专业中心甚至想方设法引入国际品牌。例如广州海印电器城,现已全国闻名。目前主要致力于引进名牌产品批发商和品牌专卖店,并且对电器城的产品结构有意识地进行整体规划、调整及推广。
2、透过批发市场开展内销
由于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强,市场反应灵敏,加上同类型的商品集中,市场凝聚力强,可以较低成本、迅速地分销商品。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要在百货公司设立专柜的竞争激烈,批发中心应是另一开展内销的理想途径。
近年大型批发市场的经营方式日趋专业,不少已向集展销会、重要商品订货会及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专业营销中心转变。过去,在批发市场进行采购的主要是零售小店和县级以下的批发商,制造商在批发市场设点、等待客户上门,一般不大可能将产品覆盖到零售大店。不过,现在不少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举辫的展销会、订货会等,吸引了来自全国以致世界范围的客户,因此在这些市场设点,往往可以起到理想的销售效果。
随着批发市场之间,及其与其他批发渠道竞争日趋激烈,各地批发市场都在设法发展和改进经营环境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批发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尤其是大型批发市场已能提供多种服务,包括资讯交换、质量监测、商品配送、资金结算、技术交流等。有些中心已建有专门的互联网站,为制造商和批发商提供网上展示和网上销售的渠道。
3、在批发市场采购外销
内地大型的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型批发市场,往往集中了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生产成本低,产品亦不乏高质素的选择,港商可物色合适的企业,采购他们的产品外销,或委托他们生产外销。
虽然这些企业的产品一般档次较低,特别是在质料和设计方面竞争力不足,但不少在做工和技术方面毫不逊色。针对这些企业的优势,以及香港在海外市场网络、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方面的能力,港商可以与这些企业合作,发订单给他们生产出口。特别是现时海外买家的购货订单普遍单量细而交货期短,令不少港商疲于奔命。若港商能够找到一批稳定的合作伙伴,对业务发展应有一定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