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天宝寺

天宝寺位于屏南县长桥村西行二里许的琴屏山南麓,曾有笔墨者写道:“天宝寺殿堂坐南朝北,与笔架山遥遥相对,东、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形似五龙落井之势。有风水先生断言,此处为状元地”。
      驻足省道边,背北朝南向山问寺,探寻状元之地,便会发现在翠竹环抱的山间,一座浮图,基坐青山,顶指蓝天,向众生招示着佛门圣地的尊严。不急着进山门参拜佛祖,舍显求隐,便会看到其他殿阁飞檐平驾,翘角挑云,深山古寺见首不见尾灵气,就会随眼窗直透心怀。徒步沿石径登阶而上,路边两株千年老柯。让我参司着“樵客遇之犹不顾,几度逢春不变心”的玄机。
      据记载:天宝寺创建于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即唐玄宗开元纪年的最后一年。第二年便是天宝纪年。天宝寺的得名就是缘由天宝纪年伊始,寺院落成。这个时期还能建起天宝寺,确实是大福报。
      虽说佛教在中国,武则天时期最为鼎盛,素有“天下十分之财,佛有七八”之说。然而创建天宝寺时正值大唐朝上朝下,为寺院经济的泛滥大叫“惜哉”的时候。唐玄宗(712年-742年)未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开始规定僧人传戒收费以充年饷。而天宝寺能在此时创建,除却屏南地僻人稀,皇恩难沐,战炎不烧外,更主要是佛光普照。南禅急先锋,神会大师在七十多岁时,还四季处奔走,以出卖度牒(僧人身份)和收取香炎钱来筹集军饷,供朝廷平定安史之乱,如是功德,怎能没有福报,天宝寺的创建应该是南宗的福报因缘。虽说以后双是三次遭火灾。但善根结善果。即便滚滚红尘,给天宝寺刻上一道道时代印记:设私塾,办牧场,住知青,建茶场等等,一切过眼云烟。如今的天宝寺是殿堂林立,钟鼓齐鸣,客堂百间;放生池,罗汉廊等应有尽有。占地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成为屏邑最大的一座寺院。
     “天下僧人毕姓释”,“天下寺院仿释源”。天宝寺的建筑从外到内排列,都以“白马寺”为蓝本,这和许许多多的寺院同出一辄。进山门,是两个放生池,拾阶而上是天王殿,重檐歇山顶。两边是钟鼓二楼,三重檐塔楼结构。再进便是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单檐双坡顶。再深是大法堂,重檐歇山顶。还有独立的观音堂,舍得塔!
     “天宝寺复建中的因缘,令人惊夺。天宝寺从开基至今,历经法师和主持和尚共十二位。开基是文彬法师,后历朱修法师,干修法师、文堤法师、少明和尚、瑞成和尚等。现住持是道真法师,天宝寺的复建工程全由他主持,于1985年10月破土动工。
     动工伊始,全仗着长桥一带民众的热情。没想到动土后便掘出古钱币六十二片,且钱币上还有笔墨题注:赠予信海师傅(即道真师傅)。信海师傅变买古币,得人民币四千多元,以此起家,大造功德。这一奇缘的缔造,震惊周围的民从和许许多多的善男信女,因此他们都喜欢到天宝寺广种福田,捐资的捐资,出力的出力。经过九个月的创业,1986年7月,大雄宝殿便屹立于原来的废墟上。紧接建起了观音堂、地藏王殿、天王殿、接引殿、山门殿、钟鼓楼、斋堂、僧舍、放生池,大法堂,藏经楼等,大有丛林之势。(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天宝寺的广厦让缅甸佛从远土东来,落户各殿。一尊尊洁白的玉佛闪耀着佛缘的光芒。
      天宝寺的九级浮图,巍峨挺拔,不仅安身了法师和沙弥们的舍利子,仿佛又是他们登向三界之外的天梯。高高的蓝天,洁白的云彩,展示了天界一尘不染。这样的浮图的落土,也是道真法师随缘遵嘱的杰作。
     据说,有一批为满足贪欲的盗墓者,用探测器探测深埋地里的宝物。他们瞒准天宝寺,偷偷在周围搜索探测,结果在离寺院近百米的后坡山上,被他们挖掘一个两米多深的大窟。盗物者只寻得一个石制的塔尖,并知探测器探出的只是这个塔尖的一个圈铜箍,就此放弃了探挖念头。
     道真法师在巡山时,发现大窟,如集了群众继续深挖,结果发现是一个宁代高僧的墓塔,里面藏有几尊细小的玉佛,几个七宝瓶,一个石碑。碑上有文,文意是:谁毁了这座墓塔,务必建上一座塔还他。道真法师遵先师之嘱,就兴建了这座九级浮图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