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充分利用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跨越,继续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先行作用。
第一节 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现从单纯引进资金向引进资金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并重,从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的转变。
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利用外资。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区域内设立地区总部、物流中心、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
创新利用外资的途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项目融资、股权投资、企业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与国际大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创业投资。支持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不断增资扩产。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方式,努力构建规范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载体作用,积极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内的国家级开发区扩区、调整区位和省级开发区升级,拓展开发区的功能。
第二节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坚持以质取胜,加快推进对外贸易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不断扩大传统优势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商品和服务产品出口。鼓励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进口,严格控制高排放、高耗能产品出口。完善出口品牌培育机制,引导企业从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为主方向转变。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扩大软件服务外包出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资源开发,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带动商品、服务出口。
充分发挥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条件成熟时,支持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设立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推进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等业务。完善口岸大通关工作机制,实现口岸通关的规范化、国际化和便利化。
第三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经验,适时推广,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在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农村公路管理体制等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改革方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试行省直管县体制,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三、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深化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建设,形成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全民教育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就业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发展资本、产权、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在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进一步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和挂牌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五、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贯彻“非禁即入”原则,推行公平准入,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引导民营经济比较集中的泉州、温州等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制度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程。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方式,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四节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扬爱拼敢赢、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率先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争取率先突破,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支持厦门经济特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行政管理制度、产业发展机制、公共服务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改革步伐,率先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率先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在拓展两岸交流合作上率先推进。支持在两岸贸易投资便利化、人员往来便捷化、货物往来畅通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在对台离岸金融、资金清算等方面率先试验。支持厦门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两岸现代服务业加强合作。对台胞到经济特区置产置业、就业、居住等实行市民待遇。
在扩大对外开放上率先转型。积极研究汕头经济特区扩区。探索建立更加适应国际市场规律的经济体制模式,大力推进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探索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厦门保税港区、汕头保税区的功能。 |